館藏資訊

七○年代,我們耽讀鹿橋《未央歌》; 八○年代,我們迷戀朱天心《擊壤歌》; 九○年代,我們傳閱楊照《迷路的詩》; 如今,我們有了這本書。 青年世代最受期待的全才創作者, 馬世芳的第一本散文。 從小拿西洋流行音樂榜單塗鴉長大, 家裡客廳就是台灣民歌運動集會所。 馬世芳,是一個讓台灣當代文化亮起來的名字。 詹宏志 專序 林懷民 誠心推薦 三十餘幅珍貴彩圖。 搖滾樂看似熱鬧實則無處不浸透著寂寞而那撼動了整個世代的真正了不起的搖滾樂便是找到了那條紐帶把千千萬萬人的寂寞和蕭條串織在一塊兒■離大學聯考還有一三九天的冬夜我第一次走進那間叫做AC/DC的酒吧聽DJ放著Doors的歌並且喝下了生平第一杯啤酒■我把大盤帽塞進書包擠公車到還沒拆遷的中華商場苦苦翻尋原裝進口的披頭黑膠唱片那是強人時代的最後一年■十七歲那年請了整學期的公假編校刊大學學長們編的地下刊物令我們血脈僨張披頭的白碟則是我記憶中整個盛夏的背景音樂■一九七七年年輕的大學老師梁景峰和熱血青年李雙澤合作寫下了美麗島開啟了這首歌和台灣現代史緊緊相扣的曲折命運■一九六六年五月廿七日剛滿廿五歲的巴布迪倫踏上倫敦皇家亞伯廳的舞台這差點變成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場演出■我總悄悄希望哪一天能遇見吉米韓崔克斯的鬼魂我總幻想他會帶著一九六七年被焚的那柄火紅色電吉他現身■再荒唐再墮落的青春仍然是青春滾石一九六九年在舞台上創造了讓你打從靈魂深處顫慄的音樂那就跟你我的青春期一樣註定是不會再回來了■老藍調這種音樂當初是如何引我中蠱或許是那些流傳已久的怪異傳說或許是那些盲眼歌者的枯索面容總之這些粗礪苦澀的音樂讓我愈陷愈深不可自拔■
馬世芳,一九七一年夏生於台北。寫作者、廣播人、music543.com站長。 馬世芳的文字,往往揉合私我的青春記憶與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筆端飽蘸情感,念舊傷逝之餘,也能引領讀者側身歷史後臺,懷想曾經滄海的激情與幻滅,於同代人中獨樹一幟。 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廣播人陶曉清,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歲開始做廣播。十五歲因為一捲披頭精選輯迷上老搖滾,並夢想以文字和音樂為生。大學時代一面主編《台大人文報》、一面在中廣青春網引介經典搖滾樂,當年節目迭有聽眾逐集錄下,珍藏迄今。畢業前夕和社團同學合編《1975-1993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雖是學生作品,選題製作卻出手不凡,至今仍被視為樂史重要文獻。 一九九五年退伍,編纂《永遠的未央歌:校園民歌20年紀念冊》,亦成為研究台灣流行音樂的必讀參考書。廿七歲和朋友合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轟動華人文化圈,開類型出版風氣之先。二○○○年,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music543.com」,跨足社群經營與獨立音樂發行事業,屢獲金曲獎與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肯定。 馬世芳目前在News98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並持續撰寫雜文、專欄與音樂文字。個人部落格:honeypi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