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圖書館
112
0
0
0

圖解台灣寺廟建築與裝飾語彙 / 謝宗榮著.

  • 作者: 謝宗榮 著
  • 其他題名:
    • 圖解臺灣 ;
  • 出版: 臺中市 : 晨星 2024[民113].
  • 叢書名: 圖解臺灣 ;35
  • 主題: 廟宇建築 , 裝飾藝術 , 建築藝術 , 臺灣
  • 版本:初版
  • ISBN: 9786263209022 (平裝): NT590
  • 一般註:附錄 : 出處 參考書目: 面283-284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312275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台灣的寺廟就如同一座挖掘不盡的寶庫般

除了作為信仰中心而滿足信眾宗教活動的需求之外,更提供人們各種傳統民俗文化的各種知識,最主要的一個面向,就是運用工藝美術來建立、裝飾寺廟建築,並傳達民間信仰文化的精神義理。
本書涵蓋的寺廟建築與裝飾語彙,即探討廟建築空間的構成、建築語法及其藝術表現;建築的風格與因應在地的各種格局;建築的各部分結構,包括屋頂、棟架、牆壁、台基等;寺廟建築裝飾的作法,包括裝飾的原則、紋樣的主題與類型,以及各種裝飾工藝,如彩繪、木雕、石雕、交趾陶、剪黏等,總括這些裝飾藝術,成為台灣寺廟建築最受矚目的部分,也是台灣寺廟之所以被譽為「民間藝術館」而最被關注的面向。

本書特色

1.建築的空間觀念往往離不開文化的影響,尤其在移民社會的人們,有很大的民間信仰文化比重滲入空間的使用上,如吉祥裝飾、辟邪裝置以及風水觀念等對居住心理的影響。當我們欣賞台灣傳統建築,除了建築技術與藝術外,更應進一步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對於傳統建築的思想觀念有所認識,方能真正體會傳統建築的精緻內涵與空間藝術美感。其中反映到台灣的寺廟建築,傳統民間信仰中的「空間觀念」更涉及包括了人間現實環境以及超現實的天庭、冥府,亦就是人、神、鬼所各自「居住」的「天界」、「明界」和「幽界」等「三界」宇宙環境。本企劃即針對台灣廟宇建築中空間的觀念與藝術,建築的風格與格局,構成的結構與裝飾工藝等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述。
2.寺廟除了是民間藝術的寶庫之外,更是傳統南方式建築藝術的精華表現。寺廟建築透過藝術與信仰的結合,一方面滿足信眾宗教活動的需求,另方面更提供人們各種傳統民俗文化的各種知識,並且結合了各種工匠、藝師、地方文人與仕紳等集體創作的成果。一座寺廟幾乎集藝術之精華,可比喻為一個地方藝術博物館應不為過,本企劃不僅綜觀台灣廟宇建築的構造與空間觀,更解說民間信仰與工藝美術互動的裝飾表現,與台灣傳統建築文史知識息息相關,可作為台灣傳統建築主題的入門書單。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現職: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新北市、桃園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從事臺灣漢人民俗藝術、民間信仰、道教文化研究多年。
‧著有《神像與信仰》(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3)、《臺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03)、《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2003)、《台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2003)、《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2005)、《台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2005)、《土城祀義塚・擺接慶中元—土城大墓公沿革與2012中元祭典》(新北市政府2013)、《台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2014)、《台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2015)、《圖解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2018)、《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晨星出版2020)、《臺灣傳統宗教的法事祭儀與執事人員》(五南圖書2022)等書。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