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6
0
0
0

我的老台北 [電子書] = The city we were / 張大春作

  • 作者: 張大春
  • 其他題名:
    • The city we were
    • 文學森林 ;
    • Literary forest ;
  • 出版: 臺北市 : 新經典圖文傳播 2020
  • 叢書名: 文學森林 ;LF0138 , Literary forest ;138
  • 主題: 散文.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9968706
  • URL: udn讀書館
  • 一般註:含附錄 資料形式 : 文字 檢索形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113年度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採購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314195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這裡說的,其實是台北的青春,我們的青春。--張大春

我的老台北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座標,
它就在那兒──
在遼寧街116巷的公共電話亭旁
在漢中街博愛路的相機行外
在安和路麥田咖啡眾人作著夢的時光裡
在如今只剩片段記憶,卻難以忘懷我的老台北故事中

張大春繼《聆聽父親》後,睽違17年的深情散文
以此書交代了一代人從家族遷徙、漂離到落定,最終將台北視為家的感情。

周華健、詹宏志、楊澤、趙少康、王偉忠、李壽全、劉克襄、姚任祥、馬世芳……老台北人齊聲推薦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張大春
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幻寫實、更以文字顛覆政治,90年代以《大頭春生活周記》《我妹妹》等寫下暢銷紀錄,千禧年後重返華語敘事傳統,先推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繼之又出版《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將其敘事風格結合文化傳承,走上自我追索傳統的道路,並以《大唐李白》系列向書場敘事及中國詩歌致意,近年出版《文章自在》《見字如來》,顯示其對教育系統中語文教養侷限的不耐。
《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近作為《送給孩子的字》、大唐李白系列《少年遊》、《鳳凰臺》、《將進酒》,以及《文章自在》《見字如來》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