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571
0
0
0

塵世樂園 /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著 ; 陳榮彬譯 ; 楊渡詩譯.

館藏資訊

《塵世樂園》一書透過主角艾莫瑞.布雷恩(Amory Blaine)對自身所唸過的書品頭論足一番之外,還透過艾莫瑞與大學室友、同窗之間的對談來討論各種觀念。對主角而言,大學時代的年輕歲月都是一個形成思想的過程。

這本書的第一卷把艾莫瑞描述為一個「自我主義者」:對於現實缺乏認識的天真大學生。而隨著他所遭遇的種種挫敗,還有大學同窗於大戰中捐軀,甚至有他看好未來大有可為的同學死於車禍,出社會後對於廣告公司工作環境的不滿(艾莫瑞說:「週薪三十五元—一個好的木匠賺得還比我多。」),在這種種因素的累積之下,所謂的「自我主義者」或「浪漫主義者」經過不斷自剖心跡與告白之後,終於在最後,在重回普大校園的路上提出了一套「社會主義」的改革論調,開始準備揭竿反抗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本書從英文原版譯出。

本書特色

《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 (1920)是費茲傑羅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最具個人傳記色彩的一部,更是首部描述生長在「爵士年代」年輕人的作品。此書緊扣著美國歷史文化的脈絡,主角艾莫瑞個人的生命史就某個程度而言也是美國的國家歷史。小說中描繪的人物,行為恣意、狂放不羈,嚮往高度羅曼蒂克、奢侈歡樂的生活。完完全全符合「爵士年代」別於傳統禮教,亟欲掙脫束縛,縱情生活的寫照,贏得當代許多讀者的共鳴與推崇。

這本書的主角艾莫瑞,從一個「浪漫主義者」(Romanticist):對於現實缺乏認識的天真大學生。而隨著他所遭遇的種種挫敗,還有大學同窗於大戰中捐軀,甚至有他看好未來大有可為的同學死於車禍,出社會後對於廣告公司工作環境的不滿,在這種種因素的累積之下,所謂的「自我主義者」或「浪漫主義者」經過不斷自剖心跡與告白之後,終於在最後,在重回普大校園的路上提出了一套「社會主義」的改革論調,開始準備揭竿反抗美國資本主義社會。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美國二十世紀文壇上如彗星般越過星空,其著作都是與美國歷史文化如血肉一般不可分離的作品,可被其他文化脈絡中的讀者視為導讀美國二十世紀二、三零年代的指南。
祖父法蘭西斯‧史考特‧克伊是美國國旗的設計者。成長過程裡,面對父親經商失敗不得志,只得投靠岳家勉強渡日的艱苦,深深影響日後費茲傑羅的寫作風格與動機。
求學時期,費茲傑羅受神父係格尼‧費的影響,引領他進入文學和藝術賞析的領域。爾後,費茲傑羅和行事風格前衛的富家千金吉妲(Zelda)相戀結婚。婚後幾年,費氏夫婦恣情揮霍,旅行足跡遍及各大城市,也因這種浮華、奢侈的生活方式,被視作「爵士年代」的代表。為了維持高水準的生活,費茲傑羅因此得靠著寫短篇小說的銷售和為雜誌社撰文維持生計。
費滋傑羅一生為兩樣東西所困:一是才華,一是金錢,他都曾一度擁有,最後又全部失去。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裡(從1920年《塵世樂園》的出版到費茲傑羅因心臟病發去世)以幾部傳世經典震懾世人,完全燃燒自己的生命後又匆匆逝去,就各方面他都可說是個特別的人物。費茲傑羅生前與妻子吉妲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酗酒且負債累累,之所以會以四十四歲之英年早逝,恣意揮霍的生活形態絕對是首要原因。
起起伏伏的人生歷練,成為費茲傑羅創作的重要素材,作品不乏探討金錢和權力。敏銳的情感與觀察力,更讓他深刻的洞悉當時美國社會百態樣貌。《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1920)是他從一個業餘作家轉向專業作家的關鍵作品,也就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因此雖然被《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的一篇書評批為「費氏的作品雜匯」(”the collected works of F. Scott Fitzgerald”),但卻可從其中看出作者如詩歌一般充滿藝術氣息的散文風格,以及時而幽默,時而尖刻的筆觸,而且字裡行間處處透露著年輕人內心常見的傲氣、猶豫與挫折。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