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341
0
0
0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電子書]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著 ; 陳夏民譯

館藏資訊

逗點文創、一人出版,偶然聊起《午夜巴黎》那部電影,一個念頭自此在腦袋裡醞釀:「如果我們一個人出版海明威,另一個人出版費茲傑羅,把兩本書設計的看起來是同一個書系,書裡面也印上對方的書封,這樣子玩會怎樣?」 本計畫將持續發展,歡迎陪著我們一起閱讀更多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著作。 “He’s the real thing!” ——費茲傑羅論海明威 ☆ 最好的朋友,最強的對手!海明威、費茲傑羅,跨越時空再度交鋒!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VS《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 ☆「逗點文創」VS「一人出版」。破天荒跨社出版,午夜巴黎計畫,正式啟動! ☆ 喬伊斯(James Joyce)大讚:「你讀過〈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嗎?真是傑作!真的,這可是有史以來寫得最好的一篇短篇小說。」 「你有青春、自信,還有工作。你什麼都有。」 「那你又缺了什麼?」 「除了工作,我什麼都沒有。」 時代巨輪不斷向前推動,我們只能奮力追趕,深怕一時不察就被拋在後頭。 海明威在上一個世紀寫下了「除了工作,我什麼都沒有」,而這個世紀的我們,又擁有了什麼? 在本書同名小說〈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裡,海明威用簡單的文字,打造出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一家咖啡店,在那裡,有一位年輕服務生,一位年長服務生,一位自殺未遂的老先生,還有足以抵抗生命中所有空無、痛楚的光明與秩序。 「世物皆空,人也不例外。需要的,不過是光,還有某些程度的乾淨與秩序罷了。」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收錄了海明威最為鍾愛的短篇小說:〈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法蘭西斯.麥坎伯幸福而短暫的一生〉、〈在異鄉〉、〈白象似的群山〉、〈世界的光〉,同時收錄〈印第安人的營地〉、〈醫生夫婦〉、〈三聲槍響〉、〈殺手們〉、〈一則很短的故事〉、〈雨中的貓〉、〈艾略特夫婦〉、〈等了一整天〉等,共十三篇經典作品。 〈印第安人的營地〉 尼克:「爸爸,死掉,很困難嗎?」 父親:「不,我覺得很容易。尼克,要看情況。」 〈法蘭西斯.麥坎伯幸福而短暫的一生〉 威爾遜:「他們寧願挨鞭子也不想被罰錢。」 麥坎伯:「真奇怪!」 威爾遜:「一點也不奇怪。你會怎麼做?捱過一頓鞭子,還是工錢泡湯?我們每天都在挨揍,你知道的,只是形式不太一樣。」 〈看似白象的群山〉 女孩:「我不在乎我自己。」 男孩:「呃,我在乎妳。」 女孩:「噢,是吧。但我不在乎我自己。我會做,然後一了百了。」 〈殺手們〉 廚師:「你最好不要輕舉妄動。最好閃遠一點。」 喬治:「你不想去就別去了。」 廚師:「牽扯進去不會有好處的。你別蹚這渾水。」 〈艾略特夫婦〉 船上很多人都誤以為艾略特太太是艾略特先生的媽媽;知道他們是夫妻的人,又以為不久她就要生孩子了。事實上,她才四十歲。開始旅行之後,她竟驟然衰老…… 〈醫生夫婦〉 工人:「喂,醫生——」 醫生:「東西收收滾遠點。」 工人:「聽好啦,醫生——」 醫生:「你再叫我一次醫生,我就打斷你的門牙叫你一口吞進去。」 工人:「噢,不,你不會的,醫、生。」 〈在異鄉〉 少校:「男人不該結婚。男人就是不該結婚。就算知道將失去一切,也不應該就此淪落失去一切的窘境。不該讓自己身陷可能失去一切的窘境。男人該追求那些不會失去的東西。」 〈三聲槍響〉 到目前為止,他不曾恐懼過任何具有形體的東西。但這時他覺得好害怕。他突然害怕起死亡。幾個星期前,不管是家裡或上教堂,他們都在唱著:「有一天銀線終將斷裂。」就在他們哼唱這首聖歌當下,尼克忽然領悟自己終將於某天死去。這讓他覺得糟糕透頂。他這輩子第一次領悟,當某個時刻到來,他就不得不死。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酒保:「要喝什麼?」 老人:「空無。」 酒保:「又一個瘋子。」 本書特點 ☆破天荒跨出版社合作,一人出版(費茲傑羅)與逗點文創(海明威)攜手帶您重回《午夜巴黎》中繽紛絢爛的黃金年代。 ☆亦敵亦友的海明威與費茲傑羅於新世紀再一次針鋒相對。費茲傑羅華麗而耽溺,一輩子沉迷於酒精與虛浮的夢;海明威陽剛而簡練,一輩子追求冒險與真實的痛。兩大巨人如彗星般撞擊出文學中所有關於愛情、酒精、戰爭、簡潔、華麗、幻滅、死亡等醉人的魔力。 ☆每一次往後翻頁的動作,都是「向著光走」的隱喻。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別人說話時,每個字都得聽進去。大多數的人都不願傾聽。」──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 是一位著迷於傾聽的硬漢。他傾聽自然、傾聽社會、傾聽他者,也因為聽得見眾人聽而不聞的聲音,他格外厭惡例如神聖、光輝、犧牲等過於抽象的「大」字,說這些字難以入耳,令人難耐。他創作時總要刪除那些字眼,透過精簡、擬真的風格,讓故事中的角色全都平易近人,栩栩如生。如此的執著,也演變成他終身奉行的冰山理論:「顯現的一角之外,應該還有八分之七留在水面下。任何一清二楚的地方都應該刪去,只有看不見的地方才能夠鞏固這一座冰山。」 海明威一生中最熟悉的聲音,或許是槍聲。他曾遠赴西班牙、古巴、非洲等地,參與戰事或狩獵,也曾經歷重傷,瀕臨死亡。但無論傷得多重,他總重新站起來,如同他故事中的男性角色一樣:一個人能夠被摧毀,但不能被打敗。晚年,創作壓力、酗酒問題,以及家族遺傳的精神疾病,讓這一位硬漢作家數度進出病院,生不如死。在即將迎接六十二歲生日到來的前夕,一把獵槍朝著海明威的頭部發射,無論那是自殺或是意外走火,那一聲槍響,便是這一位著迷於傾聽的傳奇小說家,所聽見的最後的聲音。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