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460
0
0
0

灶邊煮語 [電子書] : 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 / 陳淑華撰文.繪圖

  • 作者: 陳淑華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
    • 臺灣閩客料理的對話
    • Taiwan style ;
  • 出版: 臺北市 : 遠流 2018[民107]
  • 叢書名: Taiwan style ;55
  • 主題: 飲食風俗 , 臺灣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573283720 (電子資源) 、 9573283727 (電子資源)
  • URL: 點擊此處查看hyread電子書
  • 一般註:2019上Hyread電子書 教育部補助款 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本書係根據2018年10月1日初版一刷之紙本書製作 參考書目: 面380-383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73057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第一部閩客料理手法的文化事典


★ 13 大類105個料理動詞 × 285 道第一手灶間採集的私房菜譜 × 11式料理手路比較分析 × 12 位說菜人的真情側寫 × 15種食物的脈絡考掘
★ 金蝶獎金獎得主設計師黃子欽×剪紙藝術家古國萱_聯手創造具古典手感的視覺語言與裝幀設計,全書採蝴蝶膠裝,外加書套收藏
★ 特別附錄「線上聲音註釋」,讀者可參照拼音,親耳聆聽閩、客料理動詞與相關菜譜名的真實發音

一場從料理動詞展開的閩、客飲食譜系的探索
「糋菜糋vs烰烰菜,今晚你想吃哪一道?」
要是有人這麼問你,你是會心一笑,還是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其實,「菜糋」「烰菜」都是類似蔬菜天婦羅的油炸料理,只是前者是閩南語的講法,後者是客家語的稱呼;而「糋」與「烰」亦又是閩南和客家語中分別表以大量滾油「炸」的料理手法,也就是烹調動詞。動詞加名詞的族群食物對比,是不是很有趣?

本書是金鼎獎與開卷年度好書獎雙料得獎作家陳淑華,費時三年田野調查、一年潛心創作的重量級飲食書寫。
作者從料理相關的語彙,特別是烹調的動詞下手,以從相關辭書或文獻報告收集而來的逾百個閩客烹調動詞為基礎,透過深度田野訪談與親身實作觀察,記錄整理這些從飲食生活中歷練出來的烹調動詞的使用情形,並將這些詞彙重新植回生活場域,看它們如何因應不同地域風土在不同族群的巧手運作下,創造出一道道的料理,不僅餵飽人們的肚腹,也滋養人們的心靈。最後經由比較文化的視野,勾勒出台灣閩、客兩大族群的飲食樣貌,展現出台菜系譜的豐富多元。

全書分成「煮食語典」與「田野隨筆」兩大部──

煮食語典:依烹調方式將105個閩、客料理動詞分成十三大類,每大類有其對應的一組烹調動詞,除將每個字皆標注發音,說明定義,解釋源由外,作者發揮人類學專長,將田野採訪中眾多煮食與說菜人的第一手私房菜譜,原汁原味蒐羅於相應之料理動詞中,並且補充作法細節與背後文化脈絡。不但是可查閱的飲食辭書,更是可實際操作的經典菜譜。

田野隨筆:是作者透過他地他人的廚房紀錄,再對照自家廚房經驗的所見所思,分別從「說菜人身影」和「煮食與考掘」兩個方向切入之飲食主題書寫。無論是娓娓道來的說菜人生命故事,或是飲食文化的考掘──談炸物「䭔」的故事、紅蔥頭的日常與非日常、紅燒魚五柳枝的身世傳奇……,篇篇情致雋永、博引旁徵,是知性與滋味兼具的飲食文學饗宴,也賦予文獻史料上的烹調動詞「鑊氣十足」的具體內涵。
※為了讓讀者更能進入這場廚房庶民之聲的探索之旅,特別製作「線上聲音註釋」,邀請專人分別以閩南語、客家語念出書中收錄的料理動詞及相關菜譜名,讀者可一邊聆聽,一邊與書末之文本相互參照。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陳淑華
作家,資深報導人。彰化出身。自幼生長於閩南人為主的街區,北上就學後,透過台大農業推廣學系的課程才開始認識彰化以外的台灣農村。之後,藉著《經典雜誌》與《大地地理雜誌》採訪工作及博物館等相關研究計劃,前往中國大陸各處並深入台灣的田野,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異文化接觸,開啟了對於自身閩南以外族群的探索之路。
近年喜歡透過一些日常被忽略的事物,特別是食物,重新發現生活的可能性。2012年,因整理苗栗客籍攝影家邱德雲拍攝的客庄農村生活物件照片,對閩、客之間的器物與飲食文化有過一番對比考據,這也是「灶邊煮語」創作計畫的原點。
著有:《掌中天地寬》、《台灣原住民知識庫》(文字部分)、《噶瑪蘭族》、《島嶼的餐桌──36種台灣滋味的追尋》、《彰化小食記》、《風吹日炙──邱德雲的農村時光追尋》、《灶邊煮語──台灣閩客料理的對話》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