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災之後 [電子書] : 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 / 鄭雅文等著
- 作者: 鄭雅文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Aftermath : meaning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workers' compensation
- 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
- 出版: 高雄市 : 巨流圖書 2019[民108]
- 主題: 勞工保險 , 職業災害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577325761 (電子資源): NT400
- URL:
點擊此處查看華藝電子書
- 一般註:2020上半年逢甲聯盟iRead eBook華藝電子書 檢索形式:電子書服務平台 附錄: 1,職災者的災後處境:研究方法 ; 2,職災者的災後處境:人口屬性與職業傷病經歷簡表; 3,德國、日本與台灣職災保險制度之比較 參考書目: 面343-364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276135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職場危害對工作者造成各種身心理傷害,包括立即性的人身傷害、慢性職業病,以及因工作壓力與過度勞累而導致的身心疾病。然而,職業傷病經常被社會忽視,工作者的傷病與死亡,時常被歸咎於個人體質不佳或是自己疏失。許多工作者在遭遇職業傷病之後,除了身體的病痛,還要面對無薪與失業的恐懼,一旦論及損害賠償責任,更時常發現勞雇關係迅速惡化,甚至以決裂收場。 工業先進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期確立的職災補償制度,採「無過失」法理與社會保險,目的在避免爭訟,確保職災者能即時獲得經濟保障與醫療照顧。然而在台灣,紛亂的職災補償制度不僅未能降低勞雇衝突,反使職災者陷入法律迷宮,甚至在尋求補償權益的過程中遭受污名。更有許多職業傷病風險較高的工作者,至今仍是勞動法律或社會安全網的化外之民。 職業傷病,是犧牲體系的產物,具體呈現勞動場域的健康不平等。政策如何回應職業傷病的補償問題,反映著整體社會如何看待工作者的生命、勞動價值,以及無所不在的社會不平等。唯有透過知識的深化與觀念的轉變,才能根本反轉犧牲的體系。本書作者從公衛政策關心健康不平等的角度切入,試圖統整橫跨於各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期待激發更多社會關注與公共討論。
鄭雅文
台大公衛系學士、美國哈佛公衛學院環境衛生碩士、流行病學博士。現職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大學與研究所階段受師長及朋友啟蒙,關心勞動與健康不平等。研究主題為工作壓力流行病學、職業健康政策、職業傷病社會歷史分析、健康不平等。2013年加入「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擔任理事長至今。與鄭峰齊合編出版《職業病了嗎?待修補的職業健康保護機制》(2013),並主編出版《致命粉塵:石綿疾病,工業發展史中的職業病風暴》(2017)。
陳宗延
台大醫學系及社會學系學士、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目前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住院醫師,接受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並獲錄取為台大醫院環境與職業醫學部準住院醫師。研究興趣為勞動社會學、職業醫學及職業健康政策。
鍾佩樺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現職為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研究員。博士班研修期間關注勞動議題,進而理解當中牽涉的社會不平等議題。希望透過知識擴散,讓廣大民眾了解其中的意義與價值。
葉明叡
台大公衛系學士、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現為美國Emory University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政治組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包括公共衛生倫理、全民健康保險、連帶感研究、比較健康體系、政治理論。
黃怡翎
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原想關注性別議題而進入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卻意外開始接觸勞工權益相關問題。擔任國會助理八年多,協助勞工爭取權益,並積極推動制度的改變。2013 年離開立法院,與眾多伙伴共同組織「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現擔任執行長,希望透過專責機構的成立,一起為勞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保障盡一份心力。
鄭筑羚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因為對工作的焦慮,開始關注勞動議題。當過記者,曾獲吳舜文新聞獎,後來轉換跑道進入社運團體,現職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研究員,與伙伴一起努力推動制度改革,希望每個人都能安全、健康地工作。
陳秉暉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碩士,現職為台大醫院環境與職業醫學部總住院醫師。醫學系讀到大五才發現多數醫師每週168 個小時中有超過80小時都在工作,因此投入受僱醫師的勞工組織,推動醫師納入《勞基法》,也因此與勞工運動結緣。畢業後除了繼續參與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的運作外,也進入台大醫院環境與職業醫學部工作,希望能結合自己的專業和熱情,從職場安全與健康的角度切入,替勞工的勞動權益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