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43
0
0
0

穿越黑暗的道路 [電子資源] / 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著 ; 蘇瑩文譯

館藏資訊

那些城市中不知名的小徑、地圖之外的出口 就是我的黑暗道路 從地中海到大西洋 一段走在法國鄉間小路上的美麗復原之旅 「我沒有領土,只能藉由在小徑上步行,成為自己的主宰。」 ──排行榜冠軍書《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在雪豹峽谷中等待》 法國最受矚目作家,熱賣43萬冊最新中譯作── 同名改編電影2023年在法國好評上映 母親過世後,戴松經歷一場幾乎要奪去生命的嚴重事故後陷入昏迷,當他醒來,發現自己無法完全直立,全身劇痛、一耳失去聽力,身心折磨著他。眼看人生跌落谷底,他決定拖著殘破不堪的身軀橫越法國,從法國最南端一路向北,透過徒步旅行找回原本的自己。 「徒步有兩個好處:治療和遺忘。」 他走進一個個鄉村,穿過廢棄的城鎮與被遺忘的荒野。在古老國度的小路指引下,他感受著孤獨與寂靜,在絢麗的自然風光中吹拂自由的空氣。他仰望法布爾住過的碉堡,遇見僧侶、獵人與牧羊人,在一條又一條黑暗道路上,歷史的鬼魂在他的步伐間穿梭。在粗話、吐槽與烈酒中,他讀書走路,心靈隨腳步變得輕快起來。 「任何長距離行走都帶有救贖的氣息。 而步行帶來我所需要卻難以保有的寶藏:節奏。」 繼暢銷書《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後,戴松再次踏上一場獨特的旅程。他在幽暗的小徑徐徐前行,在旅途中與自我對話。這些從未走過的黑暗道路上,沒有必須履行的責任。這是一場為孤獨與封閉、徒步與自然加冕的復原之旅。他脫離了躁動擁擠的城市,也逃脫了那副困頓痛苦的軀體,最終尋回一度迷失沉淪的自己。 「明天,我不再繼續遊蕩。 我們仍然可以再出發,勇往直前走進自然。 世上仍有充滿日光的山谷,只是沒人能指引你路線; 你可以藉由一個個在壯觀深處度過的夜晚,為那段風中的時光加冕。」 各方好評推薦: 戴松在這趟漫遊的旅途中,企圖遠離文明,尋找比帝國更古老的悠遠傳統。這是一次向那些認為該理所當然繼承眼前這個世界的人們,示範轉身拒絕最好的行動。 ──丹尼爾.霍斯比(Daniel Hornsby),霍普伍德獎(HopwoodAwards)短篇小說、長篇小說類雙料得主 一段穿越法國史詩般的旅程,深入各地鄉村回溯帝國歷史。戴松身為知名的探險家和作家,以其優美的文筆引領讀者離開城市,在大自然的美麗中尋找意義。 ──拉內.維勒斯列夫(Rane Willerslev),人類學家、丹麥國家博物館館長 生動記錄沿路上遇見的人物風景,亦對現代生活進行精采的哲學性批判。 ──Well-Read Bear Review of Books 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在現代生活中尋求內心的豐足,同時探索生活的未知。 ──Travel Pulse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 法國文學家、記者、探險家、旅行家。 1972年生於巴黎。19歲時,騎單車穿越冰島中部、參加婆羅洲洞穴探險,後與好友一同騎單車環遊世界,並將這段歷程寫成《騎行地球》(On a roulé sur la terre)。 之後的旅行經驗包括從尼泊爾到印度的喜馬拉雅山的長途步行,以及騎單車遊歷世界。這些旅行經歷也都成為戴松書籍的主題。 2010年,戴松在貝加爾湖畔居住六個月,其間所寫的日記集結成《貝加爾湖隱居札記》(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一書,甫出版即銷售破二十萬冊,賣出數十國版權,並榮獲梅迪西文學獎,改編電影於2016年上映。 本書《穿越黑暗的道路》則描述戴松在一次嚴重事故後,從法國南部緩緩徒步到北部的旅程,並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愛。 文字、影像作品四十餘種,遊記、散文隨筆廣受好評。2009年,以短篇小說《和自然一起安眠》(Une vie à coucher dehors)獲頒龔固爾文學獎;同年獲頒法蘭西學院短篇小說獎。2019年以《在雪豹峽谷中等待》(La panthère des neiges)獲頒勒諾多文學獎。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