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裡的異鄉人 : 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 / 亞莉.霍希爾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原著 ; 許雅淑, 李宗義譯.
館藏資訊
自由派來到川粉票倉,理解異溫層為何深信
他們的美國夢被插隊?
跨越政治分歧的暖心鉅作
同理卻不流於濫情,厚實敘事搭以深刻分析
★本書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2016年,川普以政治素人之姿當選美國總統,媒體界譽之為黑天鵝效應,而自由派則視之為平權運動的反挫。社會學家霍希爾德(Arlie R. Hochschild)造訪路易斯安那州,該地是茶黨(Tea Party)運動的重鎮,孕育出無數死忠的右派群眾,堪稱川普現象的推手。作者發現,她這些右派朋友的主觀感受,和他們的客觀處境往往相互矛盾:他們明明是環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卻否認氣候變遷;他們明明是最需要福利救助的社會底層,卻反對「大政府」又支持大企業。這種弔詭從何而來?
這些底層右派白人的生命故事,透露出他們感受的根源。右派原本自認能順利追逐美國夢,但在聯邦政府干涉下,讓他們覺得遭受移民、女人、黑人等弱勢群體的「插隊」。對稅收的偏惡、對信仰的忠誠,與對國族榮譽的驕傲,是右派政治理念的三大支柱。但如今,政治正確的風氣卻讓他們飽受圍剿與嘲諷,不敢說出內心感受,使他們的處境宛如家鄉裡的異鄉人,直到敢言的民粹領袖川普為他們出一口氣。
雖然作者Hochschild在諸多議題如同婚、環保和右派站在相反立場,但她並不放棄跨出同溫層的希望。透過貼近底層右派群眾的生活,作者期盼能為政治分裂日益嚴重的社會,搭起一座相互理解的橋樑。在這個全球吹起右翼民粹主義旋風,進步派卻視為「大倒退」的時代,本書的出版可謂再及時也不過。
本書特色
◎資料兼具深度與厚度,歷時5年、訪談60名報導人、累積4000多頁逐字稿。
◎人物描寫充滿立體感,充分連結個人煩惱與公共議題,呈現社會學式的想像,適合用作人文社科的通俗讀本。
◎對自詡進步左派,卻苦於將理念傳達給不同背景的朋友,本書作者親身力行如何打破同溫層,搭起相互理解的橋樑。
◎為什麼弱勢的群體反而常支持傾向挺大企業、加劇社會不平等的右派政黨?這是個全球性現象,亦可見於台灣,而本書進行了極深入的實地考察。
◎強調情感在政治中的角色,而非只看見經濟利益。在民粹的年代,此種切入角度已成為顯學。
◎欲瞭解BLM(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興起的時代背景,本書對茶黨、川普、美國南方白人的分析,提供了種族議題的絕佳參照。
◎以路易斯安那的石化產業為例,打破「環保與經濟」非此即彼的虛假二分。
◎對於必然伴隨全球資本主義而來的「犧牲體系」,本書展開了深切的反省,有助於我們思索底層與右派的論述如何結合。
◎戳破保守派的諸多迷思與意識形態:
(X)政府補貼工業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
(O)並無明確證據支持這點;新的就業機會也多半外流給移工,而非居民
(X)提高福利,依賴福利的人就不會工作
(O)許多領社會福利的人仍有工作在身,事實上窮忙族靠福利補貼維持收入,反而應被視為政府施惠給企業的福利
佳句摘錄
▋茶黨的擁護者似乎是從三條路線走向討厭聯邦政府之路,一是宗教信仰(他們覺得政府排擠教會),二是痛恨課稅(他們認為稅率太高且累進太多),最後是讓他們失去光榮感的那些衝擊。
▋路州的石油業或許能代表保守派追求的經濟成長策略,也就是「低成本競爭」策略。藉著禁止工會、給予較低工資、公司退稅和實施寬鬆的環境法規,吸引業者把他處的現存產業轉移到自己的州。至於「高成本競爭」策略,則是透過創造具吸引力的公共部門來刺激新工作產生,像加州的矽谷。
▋工廠管理者最佳的行動方針不是改變有抗拒心的居民想法,而是尋找不可能抵抗的居民。
▋沙夫想要的是身處溫暖、互助合作的團體之中的感受,他認為政府剝奪了那份感受。
▋人民想實現美國夢,但是出於各式各樣的理由,他們覺得自己被人拉住,這使得右派感到沮喪、憤怒且被政府出賣。種族是這個故事的核心。
▋貧窮的白人變成多餘的勞力,他們被邊緣化,背著一些粗魯無禮的綽號,像是白色垃圾(white trash)、死白人(po buckra)。
▋川普在演講中談到,「伊斯蘭教裡頭有仇恨基督徒的元素」,也說自己打算禁止所有穆斯林進入美國。川普幾乎每次造勢都會指著抗議者,有時會將他們妖魔化並要求把人趕走。
▋左派注意的是私部門、頂層階級的1%,還有剩下99%之中輪廓逐漸清楚的下層階級。這是自由派的引爆點。右派認為公部門是「接受者」(takers)的專屬服務櫃臺,這群接受他人施恩之人愈來愈多且不事生產。
【右派受訪者們怎麼說】
「我們投票給相信聖經的候選人。」阿瑞諾夫婦
「漏油事件讓我們難過,但暫停鑽油讓我們生氣。」路易斯安那州居民
「我不喜歡政府付錢給未婚媽媽生一大堆孩子,也不支持優惠性差別待遇。」韋斯特萊克(Westlake)市長哈迪
「那是政治正確(PC),我不喜歡這樣。如果我不同情那個小孩,我不想有人因此指責我是壞人。」福音歌手麥當娜
「如果你想當同性戀,那就去吧!但請做個一般人,去上班、除草、釣魚,你不必在山頂上大吼大叫。不要逼我改變,也不要因為我不改變就罵我頑固。」團隊至上者珍妮絲
「污染是我們為資本主義做出的犧牲。」膜拜者賈姬
「隨著管制過多,政府幾乎是在替我們過生活,你不再是你自己了,而是政府的樣子。」牛仔唐尼
「為什麼把環境議題丟給左派?這應該也是我們的議題。」叛教者沙夫
亞莉.霍希爾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系榮譽教授,曾獲頒尤里西斯勳章,並獲得美國社會學學會「公共社會學」終身成就獎,其作品已被翻譯為十六國語言,亦為《紐時書評》、《瓊斯夫人》、《美國展望》(The American Prospect)的專欄作家。她的首本著作《情緒管理的探索》針對空服員進行研究,該書提出的「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享譽學界,昔日較受學界忽視的「情感」議題才開始漸漸獲得重視。此後她持續關注性別、家庭、勞動、親密關係等涉及「情感與社會」的研究領域,在這本最新的著作則探討政治情感。著有《第二輪班》、《外包時代》、《時間綁定》(The Time Bind)、《全球婦女》(Global Woman)、《私密商品化》(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Intimate Life)等書。其著作風格平易近人、深入淺出,既能貼近受訪者的日常生活,也能深入他們的生命故事。她的著作曾多度入選紐約時報年度暢銷書,堪稱「社普書」的典範。
本書曾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並被紐約時報列為「理解川普現象的六本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