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462
0
0
0

城市的憂鬱 [電子書] = City blues / 胡晴舫著

  • 作者: 胡晴舫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City blues
  • 出版: [新北市] : 八旗文化 2017[民106]
  • ISBN: 9789869541862 、 9869541860
  • URL: HyRead ebook電子書
    點擊此處查看電子書
  • 一般註: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Hyread電子書 110年度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採購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91008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她承續了西方作家如波特萊爾、本雅明,以及卡爾維諾的城市觀察,
但更具當下氣質和華人作家氣質,再現了我們自己時代的現代性。

這是一本為城市翻案的作品,
城市偉大且不朽,就像人類的肉身,會毀滅,但也會復活與重生。
她並不可憎,而鄉愁是人工製造。

只要地球上還有一個城市人活著,他就會再造一座新的城市。


新書封面設計──聶永真/德國紅點設計獎、iF傳達設計獎得主
為傳達胡晴舫作品在各個閱讀年齡層之間的遊走盛貌,設計方面抽離具象圖示,以色塊、拼貼的歐式風格,賦予新作獨一無二的視覺印象。

==========

在華人世界中,城市很早就存在,但是在華文寫作中,城市卻很少成為被解剖和觀察的對象。古代文人喜歡寫《東京夢華錄》,現在的文人雅士們憎惡大都會,多寫農家樂。談論單一的、個體的城市書寫雖然日漸增多,但都是講在地的城市學,訴求小小的樂趣與生活細節,把「鄉愁」形塑為對都市變遷的「懷舊」。

然而,本書作者胡晴舫則更希望往前推究,探討人類城市的共通本質。

她就像巴爾札克在十九世紀末對巴黎充滿好奇,代筆了那個世紀的文化觀察,因為當時的歐洲從封建社會轉向資本主義社會,城市面貌和鄉村生活大不同;胡晴舫對當代全球城市現象的好奇,和巴爾札克、本雅明、波特萊爾相似,或者說她接續了這種文化傳統。《城市的憂鬱》是當代華人作家裡罕見的城市書寫,敏感、睿智,無情、極具洞察力,也充滿同理心,只因她自己就是城市的產品。

某種意義上,胡晴舫想要為城市生活翻案。住在城裡的人們,總是太習慣詛咒城市,演變成一種陳腔濫調和政治正確。而她好奇的是這群人們,既然如此痛恨城市,滿懷鄉愁,卻又為何不離開,也無法離開?她著迷於城市人有許多奇怪的情結:既自大又自卑、自憐又自戀、每天覺得站在世界尖峰上,但又覺得自己渺小如螞蟻。而這些性格的矛盾情態,在她尖刻又包容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再現。

作者擁有移動多城的經驗,無論是在東京、紐約和巴黎,還是在香港、上海或北京,她捕捉到現代城市共通的符號、狀態與人物。在本書開篇〈而未來在我面前破滅〉一文,她寫道:世上有座城市,總是企圖活在過去。而有另一座城市,拼命想要擺脫過去。第三座城市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他們只活在當下。這一刻。不多一秒,不少一秒。他們不需看錶,因為每個人體內均有一座上緊發條的時鐘,不等鬧鐘醒,他們早已塞車滿城,擠爆地鐵公車,坐在辦公室電腦前,捲上商店鐵門,等不及充分利用他們眼中即將結束的一天。接著,我住進了第四座城市,過去屬於未來,現在就是未來。未來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雖然她居住在不同城市,但是此城和彼城的人並沒有兩樣。人類架構社會的方式本就差不多,全球化更為明顯地加速,使這些符號更為雷同,不分東西方,只因為人的欲望都相同。

本書的風格,是類似波特萊爾式的城市觀察散文,以生活的各個切片來描述城市,外加上本雅明式的總體檢討和抽象提煉。閱讀本書的過程,似乎先是從空中俯視,看到城市所代表的現代文明原來如此脆弱,最終毀滅。然後,我們逼近地面,仔細端詳城中人的各種生活切片。而在結尾處,它的末日就是復活之日,周而復始。

作者筆下的城市,永遠好像一頭充滿魅惑的巨大怪獸,而腐朽、淪落、寂寞、憂鬱的我們沉溺其中,也迷失其中。但是她也發現了人與城市的力量:城市或許會毀滅。但,城市人,這種生物就跟蟑螂一樣,將在城市消逝之後繼續存活許久許久。

只要地球上還有一個城市人活著,他就會再造一座新的城市。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胡晴舫
出生於台北,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戲劇學碩士。著有《無名者》、《旅人》、《她》、《濫情者》、《辦公室》、《人間喜劇》、《我這一代人》、《城市的憂鬱》、《第三人》、《懸浮》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