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501
0
0
0

史東先生與他的騎士夥伴 [電子書] / V. S.奈波爾(V. S. Naipaul)著 ; 葉佳怡譯

館藏資訊

「在V.S.奈波爾的作品中,深刻而整合的敘事與坦直客觀的審視,
讓我們看到被隱瞞的真相。」──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團評語

★ 當代最受推崇的英語作家之一 ★
★ 小說界後殖民論述的舵手 ★
★ 諾貝爾文學桂冠V.S.奈波爾早年諷刺小說代表作! ★

以孤獨為題,解剖自我,檢視脆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張錦忠(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系列導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出自真心的純粹情感,都不該展露於他人面前。」
──V.S.奈波爾

「每天早上,這隻動物在陽光中醒來,優雅如常,本能也精準如常,但又明白自己即將迎向毀滅。史東先生每天都期望看到黑貓,彷彿只要看到牠遵循本能行動,就能證明他們仍未開始枯萎,並讚嘆他們一路以來都是如此完美的存在。」

史東先生六十二歲,單身,有份收入不錯的輕鬆工作,但他個性一絲不苟,喜歡用數字思考人生,不善社交活動又喜歡陷入奇詭幻想。史東先生是非常不快樂的人。有次在朋友的宴會上結識寡婦史賓格勒太太,三個月後兩人便結婚了。但婚姻生活沒有帶來樂趣,以前的生活模式反而被完全毀壞,尤其面臨即將到來的退休,讓史東先生覺得更加焦慮、心神不寧。後來,他想出一個「騎士夥伴」計畫,號召公司的退休員工走出家門,四處為公司宣傳。計畫的成果獲得各方讚譽,史東先生覺得自己終於在退休前達到事業巔峰。可是隨著計畫的發展和辦公室人際氛圍的變化,史東先生發現這一切都不再與他有關,原本的騎士精神轉為自我質疑,最後只剩焦慮。他感覺自己的成功時刻早已遠去,此刻的自己更顯空虛,甚至更清楚意識即將籠罩而來的陰影……

《史東先生與他的騎士夥伴》是奈波爾的前期創作,行文詼諧又嘲諷,道盡人的精神困厄與荒謬無奈。他以揶揄嘲諷的筆調和黑色幽默的悲憐心情表達:人活於世,所有虛華表象終究會令人失望,即便為了定義自我,人類追求許多恆久不變的堅實事務,但結果並無差別。因為對人類而言,肉體以外的一切終究無關緊要,唯一重要的只有自身的肉體、懦弱與腐敗。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V.S.奈波爾(V. S. Naipaul)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32年出生於千里達,後因父親工作的關係全家移民英國。1950年進入牛津大學就讀英國文學系,1954年開始寫作,一生未從事其他行業。1957年他出版首次創作《神秘的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本書與隔年的出版的《艾薇拉投票記》,皆可見他早年幽默諷刺的風格,他對家鄉千里達的不滿、對人性的針貶,都在故事裡的小人物中展現。1959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米格爾大街》(Miguel Street)出版,其後聲名大噪,並獲得毛姆獎(S. Maugham Prize)。1961年出版以父親為原型撰寫的《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其「移民創傷」(colonial trauma)與「認同錯置」(dislocation of identity)的敘述,帶有濃烈的後殖民小說風格。
1961年奈波爾開始周遊列國,足跡遍及印度、南美、非洲、中東、美國和馬來西亞,期間著作包括《史東先生與他的騎士夥伴》(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模仿者》(The Mimic Men)、《島上的旗幟》(A Flag on the Island)、《黃金國的失落》(The Loss of El Dorado)都是他此時期的代表作,《中間地帶:五個社會的印象》(The Middle Passage: Impressions of Five Societies)則是他非常重要的旅行文學,與上述小說形成批判宗主國對殖民地的破壞。1971年,他以《在自由的國度》榮獲布克獎;後又出版《游擊隊員》、《大河灣》、《抵達之謎》和《世間之路》,並以《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和《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組合成「印度三部曲」。1981年,他出版《在信徒的國度:回教之旅》, 1995年旅居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超越信仰》即為他在這四個國家的所見所聞。1990年,受英國女王封為勳位爵士。1993年,他成為「大衛.柯恩英國文學獎」的第一位得獎人。2001年奈波爾摘下諾貝爾文學獎。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