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 [電子書] : 一位日本榮格分析師的文化回觀 一次東方宗教與西方心理學的精采碰撞 / 河合隼雄著 ; 鄭福明, 王求是, 林暉鈞譯.
- 作者: 河合隼雄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Buddhism and the art of psychotherapy.
- 1位日本榮格分析師的文化回觀1次東方宗教與西方心理學的精采碰撞
- 一位日本榮格分析師的文化回觀一次東方宗教與西方心理學的精采碰撞
- 一位日本榮格分析師的文化回觀 一次東方宗教與西方心理學的精采碰撞
- Psychotherapy ;
- 出版: 臺北市 : 心靈工坊文化 2024[民113].
- 叢書名: Psychotherapy ;077
- 主題: 佛教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版本:二版
- ISBN: 9789863574002 (電子資源): NT380 、 9789863574071 (EPUB)
- URL:
電子書校內
- 一般註:資料形式:文字 檢索形式:電子書服務平台 2025購入華藝電子書(附設) 系統需求:網頁瀏覽器或iRead eBook 譯自: Buddhism and the art of psychotherapy 含參考書目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319395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心理治療介於科學與藝術之間,
也介於科學與宗教之間,
由此看來,佛教在現今心理治療的地位非常重要。
──河合隼雄
日本榮格心理學泰斗河合隼雄早年仰慕西學,排斥佛教,卻在美國求學時撞見佛教的《十牛圖》,心中長久發酵。他反身看見,在佛教文化底蘊下,東方人的自我觀與西方人有著根本的不同,這連帶使他重新摸索心理治療的執業哲學。
數十年後,他向西方榮格社群發表了實踐與探索的心得,成就了這本東方佛教與西方心理學對話的經典代表作。
在本書裡,河合隼雄由「我佛教徒?還是榮格分析師?」的自問開始,娓娓道出他與佛教相遇、拉扯的歷程。他比較了榮格所引用的《哲學家玫瑰園》和禪宗的《十牛圖》,勾勒東、西方人對於追求自性圓滿的觀點異同。他更透過神話、佛經深究日本人對於「我」這個概念的內涵,同時也看見治療關係雙方相互療癒、共同成長的本質,其犀利的洞見不僅呼應時勢,也早有宗教性的根源。
在東、西學的相互參照下,本書展現了一個東方人對人類心靈的獨特理解與慈悲關懷。本增訂版特別收錄兩篇文章,記錄了作者赴美發表「佛教與榮格」演講的歷程,也抒發了他對現代人喪失「宗教性」的擔憂。透過本書,我們不只見證東、西方思想交會、靈光閃現的時刻,也將反省面對生活的態度,重新思考「我是誰」。
河合隼雄 Hayao Kawai, 1928-2007
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豐,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孩子與惡》、《轉大人的辛苦》、《青春的夢與遊戲》、《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閱讀孩子的書》、《閱讀奇幻文學》、《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源氏物語與日本人》、《神話心理學》、《民間故事啟示錄》(以上皆由心靈工坊出版)、《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與小川洋子合著)、《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與村上春樹合著)、《原來如此的對話》(與吉本芭娜娜合著)、《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